故宫故事 ——故宫博物院和她的古今事中外情(2)

建筑之宏大,故宫故事故宫藏品之雄富,博物典籍之浩瀚……故宫令全世界为之向往。院和

斗转星移,今事山河变迁。中外紫禁城携着历史烟云,故宫故事故宫一路走到今天。博物诚如敞开的院和宫门,故宫把自己的今事故事层层铺开,等待着世人的中外解读。

丹宸永固,故宫故事故宫六百年宫城巍峨

今天的博物故宫,与明永乐时期所建宫殿规模相当。院和这座世界现存最大的今事古代皇宫建筑群,在6个多世纪前的中外营建,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。

永乐四年(1406年),明成祖朱棣下诏“建北京宫殿”。一场浩大的工程自此拉开序幕。朝廷官员们被派至全国各地,负责采木、凿石、烧砖、运送物料等艰巨而庞杂的营建准备工作。

建造大殿所需的楠木,生长在川贵湖广地区的高山深谷里。那里山势险峻,时常有虎豹狼蛇出没。采木工“入山一千,出山五百”,很多人丢了性命。这些巨大的木材,通过水路从南向北,运抵北京。

采运石料同样艰辛。保和殿后面,有一块故宫里最大的丹陛石,据说采自北京房山。这块重达200余吨的巨石,且不论开采之艰,仅运送就征调了两万民工和一千多头骡子,用时整整28天。

10余年间,北京城到处是热闹的建设场景。今天北京的琉璃厂、台基厂等地,都是因当时加工建材而得名。

参与肇建紫禁城的,除了少数记录在册的官员,主要是多达百万的劳动人民。他们之中,有工匠,也有从各地征调的民工、卫军。这些默默无名的人,造就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。他们运用的修建手艺,被后人概括为“八大作”,即木作、瓦作、石作、扎材作、土作、油漆作、彩画作、糊裱作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1420年,紫禁城终于落成。整个宫殿建筑群坐落在北京中心地带,集百工之大成,空间布局参照《周礼·考工记》中的营建原则,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礼制思想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.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*